10月18日上午,江苏科技大学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研制用于FLNG装置的紧凑高效换热器”以及“船载无人潜水器收放系统”项目在观海楼吸江厅启动。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汪航,科技部社发司资环处主任孙岩,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海洋处处长孙清、项目主管李宇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郭焦峰,江苏省科技厅社发处处长郦雅芳,镇江市科技局副局长葛玉连以及中海油研究总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船级社、中船重工第704研究所、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出席启动会。校长王自力,项目和课题的负责人、骨干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启动会,副校长王加友主持启动会,副校长俞孟蕻致欢迎辞。
副校长俞孟蕻介绍,学校瞄准国家战略重点,在全国较早成立了海洋装备研究院,海洋装备增材制造研发中心建设全面完成。本次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学校作为依托单位牵头承担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联合10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这标志着江苏科技大学在“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提高学校海洋装备的研发水平和影响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学校将积极发挥项目牵头单位作用,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搭建良好的校企沟通平台,为项目进展提供完善服务和大力支持;积极做好咨询专家组的协调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在咨询和把关方面的指导作用,共同促进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的发展,为国家海洋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启动会上,俞孟蕻副校长分别为项目“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研制用于FLNG装置的紧凑高效换热器”和“船载无人潜水器收放系统”的咨询专家颁发聘书,“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研制用于FLNG装置的紧凑高效换热器”项目负责人王自力教授与参研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和上海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代表签署承担单位实施协议,“船载无人潜水器收放系统”项目负责人卢道华教授与海洋装备研究院、中船绿洲镇江船舶辅机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王佳)、镇江亿海软件有限公司代表签署承担单位实施协议。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汪航介绍,中心主要承担中国21世纪议程项目管理的有关工作,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源环境技术、海洋技术领域计划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等,希望能给项目实施提供更多服务与支持。
科技部社发司资环处主任孙岩介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而“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是紧紧围绕海洋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的需求,为进入、认识深海,开发利用深海油气、矿产和生物资源提供技术装备,希望江苏科技大学的两个专项项目研究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江苏省科技厅社发处处长郦雅芳希望项目能够带着强烈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项目管理,把项目做好,科技厅也将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积极推进项目实施。
启动会还就两项目内部讨论及项目财务管理进行培训。
据悉,“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研制用于FLNG装置的紧凑高效换热器”由王自力教授主持,FLNG换热器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领域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换热设备。长期以来,由于其设计、制造、安装等核心技术都受到国外严格的技术壁垒限制,严重制约我国企业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研制用于FLNG装置的紧凑高效换热器”项目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江科大海装院在多年研究开发的基础上,依托建成的华东一流3D打印中心,将传统的换热器进行了“颠覆”,利用3D打印新技术独立创新研制自主知识产权FLNG换热器的“芯”,经济和社会效益前景显著。
“船载无人潜水器收放系统”由海洋装备研究院卢道华教授主持,该项目针对多种类无人潜水器规范化海上试验的需要,研制船载无人潜水器收放系统,开展安全高效的海试作业和维护保障。项目汇集了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近10家单位或研发团队,利用在舰船、海洋装备等方面雄厚的基础和研发实力,通过方法创新、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实施船载无人潜水器收放系统的智能化。、